春溪笛曉 作品

第186章 第 186 章

    兩個人都沒再討論這筆來自眼鏡匠的“潤筆費”。

    京師每天都有新鮮事,及至臘月,眼鏡就不再是大夥的話題中心了。

    文哥兒一到臘月就惦記著他的貓貓,他現在有錢了,從臘月初一開始給貓貓準備好吃的好玩的,還特地跑街上找具有明朝特色的逗貓棒。這東西連古畫裡都曾畫過,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文哥兒每天趁著正午的空檔從街頭溜達到街尾,找得很是起勁。

    有消息靈通的閒漢知曉文哥兒要找逗貓玩的東西,給他介紹了昭回坊那邊有個巧匠,做玩具很有一手,不管是逗小孩的還是都貓的他都能做出來。

    說完後那閒漢又搔搔後腦勺,補充了一句:“這人住在養濟院,那邊可能比較髒亂。”

    養濟院就是明朝收留孤老的地方,沒人收留的孤兒寡老以及眼瞎耳聾殘疾的可憐人,但凡沒人贍養的,核查過後都可以送進養濟院,朝廷會按照人頭數每個月給糧。

    文哥兒聽說過養濟院,只是從來沒去過。

    他聞言回家蒐羅了一些不用了的玩具、不看了的書,統統收拾停妥了,又在長安街前前後後化緣了一圈。

    既然朝廷會給衣服給糧,溫飽應當不愁,所以文哥兒只准備化緣一些朝廷不會分發的東西。

    馬上要過年了,很多人家中都要來個“除舊迎新”,許多舊東西可能會封存起來從此不見天日,正好文哥兒過來討要,許多人便直接讓底下的人收拾出來給了他。

    聽聞文哥兒要去養濟院一趟,謝豆自然又第一個響應,楊慎也被文哥兒抓來當壯丁,負責用腦子記錄大家都捐了什麼愛心物資。

    文哥兒帶著兩個師兄弟每去一家,就多拐跑別人家一個孩子。

    別人家孩子都來了,自然得有人手跟著,最後連李兆先都帶著他弟李兆同一起來湊熱鬧,準備趁著年前帶弟弟去養濟院看望那些真正窮苦的孤寡老小。

    一群小孩哼哧哼哧攢了滿滿兩三車長安街各戶人家的閒置品,看著摞得整整齊齊的寶貝們很有成就感。

    文哥兒帶著一車小孩繞著皇城走了半圈,呼啦啦地在養濟院前下了車。

    養濟院的門房鮮少見到這陣勢,一時都沒反應過來。

    直至文哥兒跑到他面前問自己帶來了一些玩具書冊碗碟之類的閒置品,想問問養濟院這邊需不需要,門房才回過神來,忙進去把負責管理養濟院的官員喊了出來。

    那官員只是個低品小官,平時連長安街都沒什麼機會去,哪有機會接觸文哥兒他們這批官宦子弟。

    得知來的全是翰林官們家中的孩子,那小官忙親自出來把他們迎了進去。

    文哥兒年紀不大,打過交道的人卻不少,與這陌生小官接觸起來一點都沒拘著。

    一大一小從大門開始聊,走到裡頭已經成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好朋友。

    文哥兒也從負責人口中瞭解了京師養濟院的情況,京師有一東一西兩個養濟院,爭取能收容京師所有無法自力更生的孤寡殘障人士。

    管著京師養濟院,官職雖然不大,雜事卻挺多,責任也不小。

    地方上可能有人敢虛報人頭騙補貼,京師這邊可沒人敢這麼做。

    又不是不要命了。

    養濟院這種地方許多人都不樂意來,偏那小官還是個話癆,平日裡憋得厲害,逮著文哥兒就忍不住介紹了許多養濟院的情況。

    文哥兒聽得很認真,一行人入內後他才說起來意。

    除了送愛心物資外,他還想找那閒漢給他介紹的巧匠。據那閒漢說的,那巧匠還是個盲眼人,實在很了不起!

    小官一聽就知道說的是誰,嘆著氣給文哥兒指了不遠處一個神色悲憫的老和尚,口中說道:“你來得真不巧,他一朋友剛沒了,今兒正好請了老僧過來唸經,一會就要抬去漏澤園下葬,他怕是沒心情見你。”

    漏澤園是朝廷給家貧者、無家者安排的叢葬地,很多無人認領的屍體都是草蓆一卷直接埋過去,像這位孤寡老人一樣有朋友幫忙請老僧來送葬的,已經算很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