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逍遙 作品

第668章 統計數字

  陳啟寶老臉一紅,說:“李縣長,糧食產量測量,其實有三個渠道,三個口徑。

  第一個渠道是縣農委的統計,第二個渠道是我們縣統計局的統計,第三個渠道是縣調查隊的統計。

  我們和縣農委,都是基層上報,我們彙總。由於各村會計水平參差不齊,統計報表質量很難保證。

  有一次,我去鄉鎮調研統計工作,看到禽蛋產量統計表,我頓時就火了。

  有個村,上報了幾千只雞,禽蛋產量卻是零。我責問鎮裡統計員,這個村的雞是不是都是公雞?”

  李恨水笑了。

  陳啟寶接著說:“縣調查隊隨機抽取全縣若干地塊實割實測。比如,隨機選定某塊地,現場收割、脫粒、曬乾、稱重。

  制度是好的、科學的,但縣調查隊包括領導在內,總共只有七個人,全縣有一百塊地需要實割實測,不可能親力親為,都是村統計員和農戶自己上報的。

  實際上,農戶不太可能為了少得可憐的補助,按照規定流程實割實測,都是隨便報一個數字。”

  李恨水說:“這麼說,糧食產量不準確?”

  陳啟寶說:“何止是不準確?是很不準確!我們也都知道不準確,鄉鎮也知道我們知道不準確,市裡也知道不準確,但都是這麼來的。”

  李恨水不禁搖頭:“怪不得去年海河縣洪澇災害非常嚴重,糧食產量竟然還是增長,原來如此。”

  陳啟寶苦笑:“李縣長,別的縣都豐收,我們哪能不豐收?因此,我們縣已連續十九年糧食豐收。實際糧食產量有多少,沒人能夠知道。”

  “陳局長,農民人均收入怎麼統計出來的?”

  “我們每個鎮隨機十戶農戶,要求他們記賬,將所有收入、支出全部記下來,鎮統計員錄入電腦系統。”

  “農戶會認真記賬嗎?”

  “李縣長,受農戶素質所限,難以確保他們如實、全面記賬。沒辦法,我們不可能天天在他們家待著。

  其實,看那些記賬本,就能看出漏洞百出。比如,有的農戶一年到頭沒有調味品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