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與猴的家 作品

第四十五章 大公子扶蘇的後人

*****************************************************

【秦始皇長子–公子扶蘇生平】

相傳公子扶蘇,為人寬厚,仁愛待民,頗受朝中大臣與百姓景仰。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扶蘇曾多次上書秦始皇,陳述天下剛剛統一,百姓還沒有過上安定的生活,所以要用寬容的方式對待百姓。在秦始皇準備坑殺煉丹失敗的術士與散播誹謗秦始皇的儒生時,扶蘇還屢次勸諫,不要坑殺這些術士與儒生,終於激怒了秦始皇,將扶蘇派往北方,監督大將軍蒙恬軍務,修築萬里長城與抵禦匈奴。

在秦始皇第五次東巡病重之際,命趙高寫遺詔,讓扶蘇將兵權還給蒙恬,趕回咸陽繼承帝位。遺詔尚未遣使送出,秦始皇便駕崩,於是,趙高與李斯便篡改遺詔,讓胡亥繼位為二世皇帝,命扶蘇與蒙恬自殺。扶蘇一看到偽詔,便準備自殺,蒙恬阻止扶蘇,並說秦始皇命公子監督三十萬大軍,是關係天下安危的大責任,公子怎可因一封詔書,未查明真偽,立即自殺,萬一當中有詭計,那將促成莫名大錯。扶蘇回蒙恬,父親命令兒子自殺,這能是假的嗎?說完便自殺,間接促成秦朝在三年後滅亡。

根據後世史學家分析,秦始皇知道扶蘇有治國之才,但是現在還是自己在當家作主。扶蘇屢次勸諫,讓自己千古一帝的形象受到挑戰,秦始皇並不想過分懲戒這個自己未來的接班人,可是又不能放任他繼續挑戰自己的權威,於是,便將扶蘇調到北方督軍。一來,可以建立扶蘇在軍中的人望(秦人重軍功),再來,可以讓扶蘇與下一個丞相的候選人蒙恬,建立良好主從關係。蒙恬手中握有三十萬大軍,大約是秦朝三分之一的兵力。原本這是秦始皇一個絕妙的接班安排,卻因扶蘇沒有悟出秦始皇的用心,陰錯陽差地變成秦朝滅亡的致命關鍵。

根據大秦的律令,不孝是個大罪,但是對於不孝的具體刑罰,由被告父母的意見為準。如果秦始皇控告扶蘇不孝,要求扶蘇自刎,從大秦律令的角度來看,扶蘇的不孝罪,刑罰就是死刑自刎。這就是扶蘇這麼幹脆自刎的原因。

秦始皇生前並未立皇后,而秦史中,對於秦始皇的嬪妃並無太多敘述。在反秦起義軍之中,以楚國為據點的幾支起義軍,打著為扶蘇復仇為號召,因此後世的史學家推測,扶蘇的生母為楚國貴族,而扶蘇有著楚國的貴族血統。

扶蘇死後,被葬於sx省綏德縣城內疏屬山之巔,被譽為“天下第一太子墓”。

*****************************************************

章邯爬出地面後,往四周望了望,看了慕容芊芊與阿龍幾眼之後,他拍了拍自己的盔甲,將多餘的土給抖掉,雙手握住鑲在脖子上那柄劍的劍柄,猛力一拔,劍從骨頭上被拔了下來,一小片頸椎骨也順勢崩掉了下來。肉割開後血管與肌肉橫切面的樣子,映入阿龍眼中,突然間,阿龍的胃又是一陣翻攪。

章邯將軍:你們倆是何人,膽敢打擾本將軍?把你們的目的從實招來,要是本將軍發現有任何隱瞞,便一劍宰了你們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