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洗水筆 作品

第九十九章 天根老人的願望(萬字大章)

這方天地廣袤無垠,在無盡的歲月悠悠之下,有數之不盡的人類,在大地之上耕田織布,生生不息。

在人類之中,卻有一些能夠移山倒海、上天入地、翻雲覆雨的特殊存在,這些人或是通過自身修行,或是通過獲取其他生靈之力,亦或是血脈傳承等等各種方式,得到了種種強大的力量,成為了凌駕在所有生靈之上的大能存在。

他們之間,有著迥乎不同的,數不勝數的各種神通能力,具有的偉力大小,有天差地別之分,更有著修仙者、修真者、非凡者,神仙妖魔等等各種各樣的名號,他們之間的不同,彷彿天淵之別,不一而足。

但即便他們有再多的不同,他們也會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都身具“靈根”。

只有身具靈根之人,才能循道修煉,即便是所謂的血脈傳承之道,也必須具有靈根,才能傳承血脈的非凡力量,更不用說類似服食仙丸之類的修行,也必須具有靈根,才能承受住磅礴的偉力。

對修仙者來說,靈根是如此重要,但它又是如此的稀少罕見,可謂是滄海一粟,在這方天地數之不盡的人類中,僅僅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會擁有靈根。

而且一個人是不是身具靈根,完全是天生隨便出現的,擁有靈根之人的出現,往往無跡可尋、無規可守,而且不會有智慧愚笨、美貌醜陋、高矮胖瘦的區別,更加不會有有貧富貴賤的分別。

興許牆角邊的殘廢乞兒、勾欄中的醜陋賣笑人、鄉間愚笨的痴兒等等下賤之人,就身具靈根,而高居廟堂之上的朱紫,傾倒人間的絕色,智冠天下的智者,富可敵國的富翁卻沒有靈根。

而唯一能夠讓人稍微分辨的線索,就是身具靈根之人,大多身體健康,但世上健康之人多如繁星,若以此尋人,多半還是水中撈月。

上古時,修仙者們就把這種現象,稱為“天降靈根”,意思就是靈根的出現,乃是天意,無跡可尋、無規可守,至於在哪裡出現,在誰身上出現,那全憑天意。

即便是修仙者們,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後裔就一定具有靈根,所以為了自家傳承,就想盡了各種辦法,去找到身具靈根之人,來傳承自己的衣缽。

那時,甚至有專門尋找具有靈根之人的修仙者存在。

但漫漫人海之中,尋找身具靈根之人,那可是堪稱大海撈針一般的苦差。

久而久之,就有修仙者專門探尋起靈根的奧秘來,企圖找到“天降靈根”的出現規律。

但漫長的歲月過去,所有探尋靈根的修仙者,都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天降靈根”之事,根本無規律可尋。

於是,絕大多數修仙者們,就不再關注“天降靈根”的出現問題,轉而去探尋更具有現實意義的,如何尋找身具靈根之人的問題去了。

但也有鍥而不捨的修仙者,要繼續研探追尋“天降靈根”的出現規律。

這些修仙者中的一部分人,還因為對“天降靈根”等問題研探的共同興趣,進而相互結識在一起,進行交流論道。

後來,這些修仙者們還結成了一個名叫“道根堂”的文社,專門組織對靈根感興趣的修仙者,繼續對靈根進行研探。

經過漫長的歲月流逝,隨著這個“道根堂”對靈根的瞭解,逐步加深,居然還創造出了一些針對特殊靈根之人的特殊功法,一些特殊靈根的修仙者修煉之後,往往會有奇異莫測的威能。

“道根堂”也因麾下擁有眾多的特殊靈根的修仙者,修煉了威力強大的特殊功法,進而擁有了傲視群雄的強大戰鬥力,最後竟漸漸地演變成了,一個勢力不小的大門派。

但這個時候,“道根堂”的絕大多高層,都被爭奪更多利益所吸引,整個門派從上到下,都漸漸地失去了,對靈根繼續深入探究的興趣。

整個“道根堂”竟然僅剩寥寥幾人,在繼續對“靈根”進行研探,這當中,就有一個喚做“天根老人”的修仙者最為堅定。

這天根老人出身平寒人家,幼年時一家人苟延殘活,後來偶然間,遇到專門尋找身具靈根者的修仙者,發現天根老人具有靈根,於是就把天根老人從家中帶走,再送到了一家修仙門派修煉,再從修仙門派處領取獎賞。

等天根老人修煉有成,下山尋找家人時,發現家人已經紛紛逝去,就連自己最疼愛的小妹也已經風燭殘年,天根老人對此悲傷不已,想提攜一下家人們留下的後代,但卻發現一大家子幾近二十來口人,竟然一個具有靈根的人都沒有。

如果一般的修仙者,遇到這種事情,最多感慨幾聲“天意弄人”,再給些銀兩購買田地,或是教授一門武功傳家,性格好點的,還會給上一些救命的仙家物品,但也就如此罷了,不會再多牽掛在心了。

但這天根老人卻是不同,他卻是個胸懷天下,自有大格局的人物,在經歷著自己與家人陰陽兩隔的悲傷中,他卻是想到了天下之人,還會有多少與自己一般的人,要經歷天人永隔的悲痛?

結果他先思後想之後,把這一切都歸咎到了“天降靈根”的不公之上,他進而又想到了,假使這天下,人人都有靈根,人人都可修仙,延年益壽,那麼普天下的人,是不是就不用,再遭受生離死別的痛苦了!?

這時候,因為天根老人在門派之中修行,卻已是知曉“天降靈根”的不可預測,但這沒有攔住天根老人,他當時就發下宏願,要找到人體內生成靈根的秘密,要找到讓沒有靈根之人擁有靈根的方法,要讓天下的人都能擁有靈根。

在天根老人發宏願後,就開始了自己探研靈根的歷程,但他所在的修仙門派,算不得大門派,也沒有多餘的資源,去支持他完成自己的探索研究。

於是,天根老人只能想方設法的去尋找各種資源,為此,他幾乎遊歷所在的大陸,甚至還去別的一兩塊大陸游歷。

後來,天根老人從其他大陸的修仙者口中,得知了“道根堂”這個對靈根頗有研究造詣的大門派之後,又歷經各種磨難,終於退出了原來所在的修仙門派,拜入了“道根堂”內,等他在“道根堂”中學有所成之後,又將自己的原來名號改為“天根”,以示自己不忘初衷的本願。

而現下,落入石珪手中的這篇《悟真採氣煉己築根丹要》,正是天根老人所著。

……………………………………

石珪不知道自己所在的這個年代,距天根老人寫成這篇《悟真採氣煉己築根丹要》,已經過去了多少年?

但僅憑這篇《悟真採氣煉己築根丹要》背後那些密密麻麻的各種添加之物,就可以想象,這篇《悟真採氣煉己築根丹要》已經經歷過了多少人的持有,才形成這麼一部《邪魔典》。

而這當中所經歷的時間,也許可能是七八千年,也可能是上萬年之久,或許更為久遠也說不定。

石珪沒有修仙界的時間概念,也只能從天水門滄潮子所處年代的感覺,自由發揮想象一下罷了。

這可是千年,萬年的時光啊!!!

石珪在搖曳的燈光下,不禁悠然的暢想到,像天根老人這樣驚才絕豔的修士,留下了自己一生所學的精華,穿越悠長的時光,自己依然能體會到他那深邃倔強的思想。

石珪一邊感嘆著,一邊抓起勤務兵丁送來的烙餅,捲起一塊肥膩的肉塊,再塞上一段蔥,咔滋咔滋的啃了起來。

太過頻繁的動腦子思索,讓石珪餓的特別快,但腦子裡全是《悟真採氣煉己築根丹要》裡的東西,翻來攪去的,卻又讓他嘴裡的香甜捲餅,也味如嚼蠟。

在石珪自己看來,這篇《悟真採氣煉己築根丹要》大約分為四個部分。

最開始的這一部分,主要是大概性的說了一下,天根老人的過往,以及他為什麼要著這部《悟真採氣煉己築根丹要》的由來。

這部分內容,對石珪來說,作用並不大,這些事情已經太過久遠,最多隻能當做逸聞趣事,來了解一番,也算是增加一些修仙界的歷史常識。

這第二部分,則是主要講了一些“靈根”的基礎知識,前面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在講天根老人對“靈根”的認識,後面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在講述世上各種已知靈根的分類,以及靈根的各種各樣的相關知識。

這部分內容,對石珪這樣一個白丁散修而言,就很重要了,最起碼,這部分的內容,用極其簡單明瞭的語言,把靈根的基本知識講透了。

就比如說,在前面三分之一的篇幅裡,天根老人就認為所謂“靈根”,應該是一種特質,這種特質絕不是類似五臟六腑,或是筋脈之類,有形體的東西。

他在文裡直接引用了“道根堂”的一個研究結果。

原來,“道根堂”曾經處死了上百個具有嚴重惡行的修仙者,然後再在他們的屍身內尋找靈根,企圖看看靈根的形狀、形態是個什麼樣。

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沒有尋找到具有物體形態的靈根。

因此,“道根堂”就有了兩種觀點,一種是天根老人為代表的一派,他們認為靈根可能就不具有具體形態,而是天生的一種特質。

這種特質,可以讓具有靈根者,感受到靈氣的存在,進而可以通過功法之類的特殊方法,讓這種特質可以吸收靈氣。

這樣不僅可以滋養身體,還可以在功法的淬鍊之下,把靈氣轉化為另一種更為強大的力量,那就是修仙者體內的靈力。

天根老人甚至還提到,隨著進一步修煉功法,不斷地吸收靈氣,淬鍊靈力之後,還可以把靈力轉化為法力。

法力!!?這是一個石珪從沒有接觸過的修仙概念。

石珪當時看到這裡,就在腦海中回想了一遍《太一生水妙化真經練氣篇》,好像沒有相關的概念出現,接著他又忍不住回想了一下《青葉經》,好像也沒有法力的字眼出現。

也許是時間過去太久遠,現在已經沒有了法力的概念?又或是自己手裡的修煉功法層次太低,還夠不到接觸法力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