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若海 作品

第217章 易侯輕敵圖安逸 眾將勸誡公孫瓚

 三萬六千多人統一行軍,並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其鋪開的範圍極廣。 

 這需要有兵在前方開道,沿途搭橋鋪路,以保證行軍速度。 

 這還是糧草提前運輸後的結果,若是加上運糧的民夫,那人數會瞬間增加到十萬人。 

 如此多的人數,調度指揮,協調運作可是件極為複雜的事情。 

 幸而劉和手下不缺乏善於領兵的將領,劉和只需要分配行軍順序,各個將領便可以按照指令,約束兵卒前行。 

 劉和命徐晃為先鋒,提前行軍三十里,修橋鋪路,為全軍開道。 

 命趙雲的騎兵散出去,距離大部隊左右十餘里行軍,為的是護衛中軍。 

 命王凌落在全軍之後,以保護後方安全,也能隨時支援。 

 各將領領取命令後,各司其職,大軍開拔。 

 一路上,劉和所見幽州各地,皆是土地乾旱,百姓飢苦。 

 百姓頂著烈日,從幾里到十幾裡外的地方,擔回幾桶水,小心翼翼的澆在田裡稀稀疏疏的小苗上,為這些孱弱的生命盡最大的努力。 

 見劉和大軍路過,滿臉愁容的百姓立刻湧出感激之色,連連跪拜。 

 劉和不禁感慨,這群歷經磨難的百姓啊,別人只要對他們有一點點的好,他們就會發自內心的感激。 

 見幽州百姓困苦,劉和也下定決心,定要攻破易城,斬殺公孫瓚,將公孫瓚擄掠的不義之財收回,以解幽州之困。 

 路過上谷郡之時,護烏桓校尉閻柔得知劉和要進攻公孫瓚,率領手下騎兵千人助戰。 

 十餘日後,劉和大軍浩浩蕩蕩開進廣陽郡,大軍駐紮在薊城之外。 

 留守薊城的張合與荀攸早早便出城迎接劉和。 

 劉和將大軍留在城外,與主要將領謀士入城,暫做休整。 

 張合、荀攸二人早就知道劉和要進攻易城,張合急不可耐的請戰,不願再繼續留守薊城。 

 劉和考慮到易城的恐怖防禦,必須要有善戰之將打頭陣,典韋要護衛劉和,趙雲是騎兵不適合攻城,軍中只有徐晃可擔重任. 

 但易城兇險,僅有徐晃一人是不夠的,有張合的加入,也算是多了幾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