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衰老與防衰老

金陵城。

朱元璋等人注意到了此前天幕說的無人機作用,其中一支兩三人的小團隊就能施肥和噴灑農藥,作業上百畝。

這效率.顯然太過誇張了。

雖然不知道後世的畝和如今的畝是否大小一致,面積是否比如今的要小一些,但一想天幕中無人機這樣飛過,其效率自然比一步一個腳印地施肥要高很多,而且更為均勻。

以這個效率,那麼只需要很少的人就能耕種完現有的土地,然後可以去開墾更多的荒地,讓更多的人從事其他工作。

而且這樣作業,人自然沒有那麼累。

“以機械代替體力人工,這也是後世之人壽命較長的一個原因吧。”朱元璋說道,他是貧苦出身,自然知道重體力活對人體的傷害。

就算是農夫,常年日久的耕種,三四十歲的人佝僂地也不少,對比後世之人就老態很多。

那承擔勞役苦差,勞苦奔波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劉基等人也深以為然,若是韓國公在此的話恐怕更有感觸,他主持多項大型工程,例如中都,見過更多的例子。

“諸卿以為該如何利用現有的各科學問,將之轉化成各種能提高效率的機器?”

“陛下,宜將現有的學問分門別類總結出版和公開,充分利用民間力量,因為有利可圖民間自然會大力投入和專研,慢慢的自然就會造出各種能提高效率的機器。”

朱元璋點頭,這倒是和他想的差不多,此事工部的人倒是可以勝任,但終究人手不夠。

利用民間的熱情,所謂人多力量大,這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

但同時也有許多的問題,比如民間識字的人也不多,雖然天幕是橫亙在天上,所有人都能看到,但所講的東西畢竟東一榔西一錘的,很多人根本沒有成體系的瞭解過,短期內其實也指望不上。

此外還有洩密的問題,大明領土內出現祥瑞,似有仙人傳授天機這事,雖然在邊境嚴控各種書籍帶出境,但早已隨著各國商賈和使臣傳遍周圍各國。

為此,無論是偷渡也好,還是使臣來訪,他們似乎就賴在金陵,不打算不走了朱元璋及一干文武臣對此非常無奈,總不能將他們都殺了吧?而且他們又不犯事甚至表現得就很.文明

所幸的是,天幕所說的內容似乎越靠近國都,聽得就越清晰,加上天長路遠的,消息傳遞就慢很多。

將此前的內容整理出版的話,會將此前的學問完全洩露出去,那麼.大明對四周鄰國就沒有了.科學優勢。

再等等,至少等到和周圍國家確立貿易關係,利用此前的科學優勢還可以大賺一筆,在此之前還要推行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法.

“這個想法雖好,但也容易將我們此前所積累的優勢蕩盡一空.”

“只要天幕的位置鎖定在金陵,那麼金陵乃至大明,就是科學的聖地,此前小小優勢又何足掛齒?”

“哼,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小小一點優勢就足夠攫取驚人的利益,讓國力提升一大截!”

“.一身銅臭味”

“夠了,此事容後再議。”朱元璋出言打斷了群臣的辯論,在此事上他自有打算,那麼大優勢自然不可能白白浪費掉,這不符合他的風格。

哼,中國的就是我大明的,摸著後世過河怎麼了?你們有的摸嗎?想從咱這免費撈油水?

【返老還童這個概念,最早是出自道教的一些典籍,從古至今都承載了人們美好的期盼,那麼人類有沒有可能可用一些手段實現返老還童?】

【當然啦,這裡說的手段可不是煉丹修仙,那個叫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我們說的是通過如今的生物學手段,克隆,基因編輯、端粒學說等實現返老還童】

【以科學的思維來說,要想實現返老還童,那麼首先要知道衰老的原因,而說到衰老,目前主流的學說主要有端粒學說、自由基因、表觀遺傳等幾種學說,其中我們高中時又以端粒學說為主流】

【簡單來說,端粒體就像是一個套,用來維持染色體結構完整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就會被消耗一點,隨著分裂次數的增加,其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就會慢慢消耗殆盡】

【等到端粒被徹底消耗殆盡,最後複製dnA序列可能會丟失,最終造成細胞衰老死亡,】

【通過對不同年齡供體成纖維細胞端粒長度與年齡及有絲分裂能力的關係觀察到隨著增齡,端粒的長度逐漸變短,所以人們認為,這個端粒變短的過程就是衰老的過程】

【這種說法本來很少有人質疑,因為人們拿不出什麼實際的證據】

【直到有一天有一個科學家克隆了自己的狗,而他取的這個細胞是直接來自於他這隻老態龍鍾的狗子,他本來以為根據端粒說,他取來克隆的這個細胞的端粒已經比較短了,所以克隆出來的狗子這個壽命應該也比較短】

【結果沒想到,克隆出來的這隻狗居然比之前那隻狗還長壽,這個事情一下就給炸了,然後後面在科學圈內大家都爭相模仿】

金陵城,奉天殿前。

劉基、宋濂、海淵等人爭論的心思頓時收斂,然後直接汗毛炸了,聽這意思,後世對衰老和返老還童的進展有了研究?

沒有人會嫌自己命長,甚至有時候都感嘆人生易逝,特別是奉天殿前的袞袞諸公。

雖說天幕提及的,什麼營養均衡,醫療衛生條件,喝開水等等措施,能將平均壽命推高到70多,人生七十古來稀,但這個壽命對它們來說,並不算是很高的山峰。

朝中有許多德高望重的老臣,如宋濂等已經六十多了,如今身子骨還硬朗,多活幾年其實並不難。

無論是朱元璋,還是胡惟庸,劉基,徐達等,心裡其實都有這種渴望,不過由於歷來沒有成功的案例,反而處處是反例,因此絕了這種心思。

“不說返老還童,若是多活幾年,那就不會有削藩和靖難之役了吧?”朱元璋內心沉痛地想著,他最不願看到的是子孫為了大位而骨肉相殘、兵戎相向。

靖難之役從北打到南,雖然天幕沒有提到具體細節,但其死傷必然極為慘重,對此前構想的北邊邊防的破壞更是難以想象。

經過此事,老四必然不願意再相信他的兄弟了,為了讓子孫不會再重蹈覆轍,必然廢置了諸王鎮守邊疆的策略,這才有了遷都。

朱元璋按下心中所想,天幕所說是美好的,奈何缺了基礎的學問補充,他聽得是似懂非懂,只知道端粒和克隆、染色體這幾個詞。

至於這些詞所代表的含義,那完全搞不懂,朱元璋知道這是缺少了後世初高中的生物學學問,所以導致完全聽不懂。

要是有幾本對應學科的書本就好了。

劉基凝神屏氣,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天幕之上,天幕此時所說的內容,對他來說則是太過深奧晦澀了,但他儘量去記憶,通過揣摩語句之間的語氣來推測一些內容,所得並不多。

【有人就克隆猴子,有人克隆青蛙,反正結果都一樣,就無論原本的細胞有多老,這個克隆出來的新生命它的壽命,好像絲毫不受以前這個細胞的影響】

【這個事情一出,許多科學家意識到,人變老的原因貌似不是因為端粒變短,反倒更是像這個人老了之後這個端粒才會變短】

【也就是此前把這個因果關係搞反了,事實上,端粒確實保護了生物的dnA在複製過程中避免信息丟失,但端粒也不是越長越好的,在後來的研究過程中發現,長端粒會增加癌症風險,而且小鼠的端粒長度是人類的10倍,但其壽命可比人類低太多了】

【因此,這個端粒說漸漸就被證明了和壽命長短無關,雖然它還是很重要,但兩者之間的邏輯並不衝突】

【於是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問題,是什麼導致生物衰老?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眉目,直到這個霍瓦斯時鐘的出現,他們受到霍瓦斯時鐘的啟發,就推測:人之所以會變老可能是由於信息的流失】

【說起這個信息的流失就給人一種感覺,這個人好像是編好的程序,那信息流失的越多我們這套程序就會跑的越慢,越吃力、還越容易出bug、越容易生病】

【要說到信息流失,那不得不提到表觀遺傳,以前人們一直以為我們的遺傳信息都是寫在dnA上面的,但是近些年這個觀點就一直被挑戰,因為科學家發現了一些遺傳現象用這個說法說不通.】

秦,咸陽宮。

嬴政聽著天幕提到的越來越多陌生的詞彙,儘管他很努力去消化和吸收這些知識了,但畢竟所缺少的信息太多了,也因此逐漸走了神。

等到回過神來,聽到什麼表觀遺傳的dnA甲基化等,完全如同聽天書一般。

該死的方士,誤朕那麼多年,如今聽到了自己苦苦追求的長生的學問,朕竟然聽不懂!

嬴政有些慌亂,但還是很快鎮定下來,反正結局不會比如今更壞了。

事實上天幕拆穿仙丹的騙局後,他讓人抓了很多雞鴨老鼠兔子等做了實驗,像活蹦亂跳的老鼠,只要一顆仙丹就能讓它斃命,大塊頭一點的雞鴨兔子,最多兩顆。

那一夜.他沉默了很久。

此後離了仙丹,身體是每況愈下,他不是沒有想過是不是天幕說錯了,因為後來他又偷偷服用過幾次仙丹,每次服用完之後身體會精神很多。

但.身體就愈發疲憊,甚至慢慢的,服用的仙丹少了還不管用,一旦停止服用,身體會更疲憊。

嬴政無奈,徹底絕了長生的心。

沒想到此刻,又在絕望中看到了一些曙光,按天幕的說法,是什麼信息丟失導致的衰老,所以為了延緩衰老,需要避免dnA被破壞。

像什麼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就會破壞dnA,為此對應的防衰老策略是:那像什麼避免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控制飲食到微微處於飢餓的狀態等等。

如果是正常人,遵照後世的建議、飲食習慣,可能也能達到後世平均的壽命水準,奈何他吃的仙丹太多了身體大不如前。

所以這些建議但對於嬴政來說,卻是:雞肋

這些建議和宮中的醫師所說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不同的恐怕就是天幕用各種學問將這些事情刨根究底,徹底搞清楚了真相。

“就是不知道其效果如何.”

嬴政無奈,他貴為九五之尊,能主宰很多人的生死,唯獨對自己的生死無能為力.

生死的邊界,豈是那麼容易能突破的。

一想到此前的妄想,被方士欺騙了那麼久,偏偏宮中上下都知道那是場騙局,偏偏自己當局者迷,嬴政不由嗤笑一聲。

嘲笑自己的愚蠢和妄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