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第42章 死去的丈夫回來了二合一

 ————-

 比賽既畢,公主府備了珍饈佳餚款待,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如此宮廷美食,勾得本一心惦記比賽結果的眾人忍不住胃口大開,席間推杯換盞,你來我往,或恭維、或打聽,或交友、或譏諷,眾生百態,一杯酒下見真招。

 食畢,夜已黑得看不見路,有的外無居所,索性留在公主府,有的則還是出去別居,府中大方,一人配了一盞煤油燈,另有馬車下人護送,自不必擔憂安危。

 從垂花拱門處一路慢行,穿過一片長廊,一輛輛馬車載著從西角門出去,匯入城中不同方向,很快不見了彼此蹤跡。

 阮柔回來時,府內燈火通明,正院中,陳問舟和曹娘子依舊端坐,絲毫不見倦意。

 事實上,陳問舟何止是沒有疲倦,反而精神亢奮,一日裡功夫,假裝無意從公主府門前路過三次,險些就被看門的僕人追上詢問,回來後也難以靜心,就在正院兜圈子,吃吃不安生、睡睡不著,此時見著人回來,連忙迎上前來,焦急詢問。

 “如何?”

 阮柔輕輕輕輕頷首,“盡力了。”

 陳問舟先覺心安,盡力就好,隨即又些許忐忑,問出先前糾結了無數遍的問題,“你覺得安神香可行嗎?”

 “如果香能到長公主跟前,我有七成把握。”她並不敢打包票,百餘人的香品,不知可有半數能到正主跟前,而到不了人眼前,再好的香也只能明珠蒙塵。

 “那就聽天由命吧。”曹娘子見他緊繃,不由安慰一句,“咱們現在能做的,也就是在京都把鋪子開起來。”

 一言驚醒夢中人,陳問舟這才察覺失態,為這一遭,他們奔波數月、辛苦不已,如今終於結束,不論成敗,總歸有所收穫,若是能順利在京城紮根,那才是

 “表姐你說的對,那幾個鋪面我們明日再去瞧瞧,儘快定下。”恢復了先前的冷靜自持,陳問舟有條不紊吩咐下來。

 此前,他們已在京城奔波多日,尋摸了幾個位置不錯的鋪子,只一直未能定下來,現在想來是要儘快了。

 就在此時,外間竟有敲門聲響起,如此夜晚,不知又是誰登門。

 幾人疑惑間,下人前去開門,只見從外至內,足足五六道身影。

 從前往後,依次是陳父、田大老爺,陳星河、孫鶴、田俊義,陳、孫二人正是上次青州府制香大賽的第一和第三,田俊義則是田家老一輩的制香師,制香手藝亦頗為不凡。

 “爹,田伯父,你們這是?”陳問舟不解。

 陳父尷尬咳嗽兩聲,有幾分不自在,“今日大賽結束,我們來瞧瞧你,順帶問問情況。”

 好傢伙,方才勸自己暫且放下的陳問舟頓時懵了。

 見其他幾人略帶忸怩,田大老爺接過話頭,“俊義、孫鶴還有星河三,結束後心有不安,索性過來互通個消息。”

 這種事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陳問舟請幾人坐下,主場卻留給了幾位制香師。

 如今的阮柔,幾次嶄露頭角,早已不是一年多前可以忽視的晚輩,存在感亦頗高,甚至其他三位制香師有隱隱以她為中心的架勢。

 “不知阮師傅制的是何香?”孫鶴年紀不大,耐不住性子,率先發問。

 “安神香。”阮柔平靜回答。

 “你怎麼制的安神香啊!”孫鶴驚詫出聲,“長公主最喜龍涎香和桃花,你不知嗎?”

 陳星河若有所思,長公主精神不濟的消息他也聽說過,卻並非放在心上,這兩人倒是膽大。

 “唉,早知道你會這樣,我也搏一搏了,調製龍涎香的那麼多,恐怕沒我出頭的份。”孫鶴哀嘆不已。

 一番比對下來,他們三人中有兩人調製龍涎香,一人調製的桃花香,皆奔著長公主的喜好而去。

 聞言,田大老爺的臉色不大好看,知道這是實話,可能不能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出來。

 “現場我觀制安神香的少說也有十來人。”阮柔聞言回答,言下之意是,每一種香料,競爭的人都不會少,不相信自己的手藝,那調什麼都不大可能出彩。

 孫鶴復又垂頭喪氣,嘟囔道:“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機會了。”他是還年輕,可長公主如今六十有餘,在皇家堪稱高壽,能不能有下一個十年,著實不好說。

 心中如此想無可厚非,可皇家貴胄,如此非議,太過容易惹火上身。

 她瞄了一眼陳問舟,示意他說話。

 陳問舟領會,肅了神色,道:“慎言。”

 田大老爺白了臉色,也連忙呵斥,“阿鶴。”

 孫鶴這才驚覺失言,多說多錯,兼之對自己沒甚信心,索性閉了嘴不再言語。

 陳星河性子沉穩,見狀岔過話題,“來到京都才知道人才濟濟,果真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對自己的制香天分心中有數,不過比尋常人略佳,因著陳氏族人的身份才佔得優勢,此番來不過多漸漸世面,提升提升自己。

 “是極。”田俊義扶著鬍鬚感慨,他是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人形象,青衣布衫,瞧著頗有幾分智慧,話卻並不多。

 “十年前我也來過,現在不少成名的制香師,都是當年在京都嶄露頭角的,咱們不求博得殿下青眼,只求能得個上上評,便足夠享用不盡了。”

 這便是說最後老牌制香大師的點評,有聰慧的,多指點幾句,指不定就開了竅。

 本是來尋些慰藉,不料接二連三打擊,陳父那股子忐忑是徹底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失落。

 “罷了,時間不早,我們就先走了,你們也不必太過憂心。”

 聞言,幾人紛紛起身,兩方又是一番作別,送離了五人府門眼上,不久,各處主子處皆熄了燈。

 田大老爺出得門去,瞧了眼身邊的陳父,悄悄問道:“你覺得他們有幾分把握。”

 “不知。”陳父老神在在搖頭,親疏遠近他還是分得清的,田老爺頂天了是親家,陳問舟可是親兒子,但他瞧著,把握不小,小兒子倒還好,那位阮姑娘倒是真有幾分氣度。

 “你就跟我耍滑頭。”田老爺也不在意,笑罵兩句,安靜了幾息,他復又道:“你這小兒子可真有眼光,這麼個好師傅,就給捆死了。”